出师表同步阅读练习题及答案
出师表是初中阶段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重点课文之一,更是考试中的重点,由此文可出题目形式较多,下面为您汇总文言文出师表的同步基础练习题、历年各省考试真题及其答案详解。
出师表基础练习题及答案
一、解释虚线字或词的意思。
益州疲弊:人力物力缺乏
此皆良实:善良诚实的人
若有作奸犯科:奸邪的事;科条法令
优劣得所: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
此后汉所以倾颓也:…的原因;衰败,覆没
愿陛下亲之信之:亲近;信任
遂许先帝以驱驰:奔走效劳
后值倾覆:兵败
深入不毛:不长庄稼的地方,指荒凉的地方
庶竭驽钝:竭尽;喻平庸的才能
攘除奸凶:铲除;奸邪凶恶的人
临表涕零:落下眼泪
恢弘志士之气:扩大,发扬
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:时候,时期
不宜妄自菲薄:随意看轻自己
引喻失义:说话不恰当
陟罚臧否:奖惩功过,好坏
必能裨补阙漏:补救;缺点,疏漏的地方
晓畅军事:通晓
臣本布衣:平民
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:因此;给予
猥自枉屈:降低身份
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:任务
则责攸之、袆、允等之慢:怠慢、疏忽
以彰其咎:表明;过失
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:询问;正言
二、填空。
1、表,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。
2、课文选自《诸葛亮集》,作者诸葛亮,字孔明,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。
3、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:①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远佞,表达了作者“报先帝”“忠陛下”的深厚感情。
4、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,兼用叙事、抒情。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,可概括的六个字:报先帝、忠陛下。
5、文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:亲贤臣,远小人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;亲小人,远贤臣,此后汉所以倾颓也。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: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,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: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
6、文中的“臣”是指诸葛亮,“先帝”指刘备,“陛下”指刘禅。
7、文中的成语有:开张圣听、妄自菲薄、作奸犯科、三顾茅庐、计日可待、斟酌损益、亲贤远佞、引喻失义等。
8、能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:空城计、七擒孟获、草船借箭、舌战群儒、摆八封阵、三气周瑜等。
9、作者在本篇所表达的思想可用“报先帝、忠陛下”六个字来概括。
10、“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”一句,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,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。
11、表中着重回顾了“三顾茅庐”、和“临崩寄大事” 两件大事,表达了诸葛亮的“北定中原”坚强意志和受恩感激之情。
12、作者写这篇表的用意是希望后主“亲贤臣,远小人”。
13、表中13次提到先帝,作用是:勉励后主刘禅要完成先帝未竟大业。
三、阅读理解。
材料一:臣亮言: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,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弊......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(课文第一段)
1、作者提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什么?目的是什么?
答:“益州疲弊,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”。目的是使刘禅认识到决定存亡的危急形势,希望刘禅思危。
2、作者提出有利的主观条件的目的又是什么?目的又是什么?
答:“侍卫之臣不懈于内,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,盖追先帝之殊遇,欲报之于陛下也”。目的是使刘禅认识到客观形势固然堪忧,但希望犹存。
3、作者为什么要先分析当前形势?
答:使刘禅认识到形势危急但希望犹存,进而启发他采取有利于兴复汉室的政策,为提出建议做准备。
4、作者在这段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?
答:广开言路。(开张圣听)
5、这段中包含的一个成语是什么?它的含义是什么?它的后果又是什么?
答:成语:妄自菲薄。意思:过分地看轻自己。后果:以塞忠谏之路也。
材料二: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;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: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,以昭陛下平明之理;不宜偏私,使内外异法也。
1、这段作者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?具体的做法是什么?
答:建议:严明赏罚。具体做法:宜付有司论其刑赏。
材料三:侍中、侍郎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,此皆良实,志虑忠纯,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......愿陛下亲之信之,则汉室之隆,可计日而待也。(课文第三段至第五段)
1、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?推贤了哪些贤臣?目的是什么?
答:1)宫中:推荐良实,志虑忠纯的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。2)营中:推荐性行淑均,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。3)其他: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、尚书、长史、参军等。目的是消除北伐后顾之忧,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。
2、作者从正反两方面概括两汉历史,并引先帝故事,意在说明什么?
答:总结两汉历史兴衰的经验教训,说明“亲小人”必将导致亡国。
3、作者在这段向后主又提出了什么建议?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什么?为什么?
答:亲贤远佞。其中“亲贤远佞”是建议的核心。因为做不到这一点,一、二条建议就无法落实。文中“荐贤”等皆在于此。
材料四: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......后值倾覆,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:尔来二十有一年矣。(课文第六段)
1、这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?
答:作者自叙本志,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,淡泊的生活,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。叙述先帝“三顾茅庐”之恩,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,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。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,说明了创业的艰难,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,以陈情的方式为“出师”作铺垫。(或答:作者自叙本志,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,而出师伐魏,“北定中原”,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。)
2、“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”表明作者什么样的心志?
答:无意于功名利禄,甘于淡泊的生活。
3、这段回顾了两件事,即:三顾茅庐和临危受命。作者回顾这两件事的用意是什么?
答:1)表达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。2)告戒刘禅要学习父亲礼贤下士,任人唯贤。3)告戒刘禅创业艰难,守业不易。
4、这段中的一个成语是什么?意思是什么?
答:成语:三顾茅庐。意思:现在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。
5、这段中的千古名句是哪一句?
答: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
材料五:先帝知臣谨慎,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......至于斟酌损益,进尽忠言,则攸之、祎、允之任也。(课文第七段)
1、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?出师的目的是什么?
答:工作:五月渡泸,深入不毛。今南方已定,兵甲已足。(或答:安定了后方,做好了战备。)目的:北定中原,庶竭弩钝,攘除奸凶,兴复汉室,还于旧都。
2、“临崩寄臣以大事”中的“大事”指什么?
答:白帝城托孤、兴复汉室。
3、从这段中选出六个字,概括诸葛亮在本文中的感情。
答:报先帝,忠陛下。
4、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出师的决心的?
答:1)以出师为己任。“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”;2)定下军令状。“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,不效则治臣之罪,以告先帝之灵”。
材料六: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,不效,则治臣之罪,以告先帝之灵。若无兴德之言,则责攸之、祎、允等之慢,以彰其咎;陛下亦宜自谋,以咨诹善道,察纳雅言,深追先帝遗诏。臣不胜受恩感激。(课文第八段)
1、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?
答:对贤臣:“斟酌损益,进尽忠言”,要有“兴德之言”。对后主:“陛下亦宜自谋,以咨诹善道,察纳雅言,深追先帝遗诏”。
2、诸葛亮写本文表达了对后主刘禅怎样的希望和感情?
答:希望刘禅广开言路、严明赏罚、亲贤远佞,修明政治,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;表达了效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和“北定中原”“兴复汉室”的决心。
3、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?
答: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,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。
4、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,但文中提到“陛下”不过七次,而提到“先帝”却有十三次之多,这是为什么?
答:受恩感激,“报先帝”“忠陛下”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,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。勉励后主刘禅要完成先帝未竟大业。
5、谈谈亲贤远佞在当今的现实意义。
答:例:俗话说: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。”只有亲近贤人,才能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,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;也只有疏远小人,才能避免他们的不良影响。“孟母择邻”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。亲贤远佞无论对于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出师表真题练习及答案
真题一: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题
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,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,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,盖追先帝之殊遇,欲报之于陛下也。诚宜开张圣听,以光先帝遗德,恢弘志士之气,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
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,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,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,以昭陛下平明之理,不宜偏私,使内外异法也。
倚中、侍郎郭攸之、费祎、董允等,此皆良实,志虑忠纯,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,恶以为密中之事事无大小,患以咨之,然后施行,必能神补阙漏,有所广益。
将军向宠,性行淑均,晓畅军事,试用于昔日,先帝称之曰能,是以众议举宠为督,愚以为营中之事,悉以咨之,必能使行阵和睦,优劣得所。
亲贤臣,运小人,此先汉所以兴隆也;亲小人,远贤臣,此后汉所以倾頹也。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,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、灵也。侍中、尚书、长史、参军,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,则汉室之隆,可计日而待也。(节选自诸葛亮《出师表》)
8、下列句子中,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(3分)
A、以光先帝遗德 仿佛若有光
B、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
C、悉以咨之 已而之细柳军
D、每与臣论此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
9、把“亲小人,远贤臣,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”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4分)
10、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 (3分)
A、选文中诸葛亮颇具政治远见,向后主刘禅指出了当前天下三分的形势,并分析了蜀国面临的不利处境和有利条件。
B、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,分别是广开言路、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最核心的是亲贤远佞
C、选文中诸葛亮指出如果他远离国都,“忠谏之路”会被堵塞,内外也会“异法”,结果必然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
D、选文中诸葛亮提到了很多忠臣良将,认为他们都具有优良的品格,是先帝所器重的人希望后主刘禅能够信任他们
11、阅读下面的文段,然后回答问题。(5分)
工之侨得良桐焉,而为琴,弦而鼓之,金声而玉应,自以为天下之美也。献之太常,工视之,曰:“勿古,还之工之侨以归,谋诸工,作断纹焉;又谋诸篆工,作古款焉;匣而埋诸土,期年出之,抱以适市,责人过而见之,易之以百金,献之朝,乐官传视,皆日:“希世之珍也!”工之侨闻之,叹曰:“悲哉,世也!岂独一琴哉?莫不然矣、”(选自刘基《郁离子》)
(1)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(2分)①期年出之②莫不然矣
(2)工之侨的琴最初不被国工认可,后来为什么又被众人视为珍宝?这一故事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?(3分)
答案:8、B
9、 译文:亲近小人疏远贤臣,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、
10、C
11、(1)①周年,满一年 ②如此,这样
(2)①原因:工之侨把他的琴仿古化制作了,他人以为此琴为古。
②揭示现象:很多人都习惯从事物外表判定事物好坏,而不看本质。